•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20年第1期7-16,共10頁

    “趨新”亦需兼顧“本土”:重審海外漢學視域下的近代鄉村研究——兼及西方兩種解釋體系的理論缺陷與現實困境

    作者:溫程

    摘要:近代歐風美雨的侵襲,中國在"列強謀我"的逆境下,逐步走向"自器至道"的轉換過程,大有同歐美亦步亦趨之心。作為中國傳統社會的核心--農村,自然卷入其中。清末以來,政府有意識地向鄉村延伸權力觸角,從教育、基礎設施、衛生醫療,幾乎無所不包。海外學者杜贊奇、彭慕蘭分別通過"國家政權建設"與"國家戰略轉移"范式來研究近代農村,前者代表著資源的汲取,后者代表著資源與服務的分配。兩者均有助于研究視域的拓寬,但其對于分析理論的前提有所忽視,將西歐與中國主體混淆,亦有意無意地遮蔽了具體歷史語境,對于近代鄉村史的解讀流于表面。學人在吸收海外研究成果之際,應該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必須對本土語境有清晰的認知,不可盲目"趨新崇洋"。

    發文機構: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歷史學院

    關鍵詞:杜贊奇彭慕蘭海外漢學近代鄉村歷史唯物主義

    分類號: S-09[農業科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