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效的貿易便利體系已成為多邊、區域、雙邊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構建貿易便利化衡量指標體系,對2008-2012年影響中國與中亞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貿易便利化指標中的口...
本文利用湖北21鎮97村360戶農戶的調查數據,基于規模報酬原理與風險期望效用理論,通過構建二元Logistic模型對湖北農戶擴大規模、經營家庭農場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約有48....
本文在分析一國利益偏好對貿易條件影響機制的基礎上,利用2002-2011年中國各工業行業的面板數據,從政治經濟學視角探究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影響及原因。結果表明“國家戰略主義”是我國工業行業貿易條件惡化...
通過構建貿易便利化水平測量指標體系,本文測算了中國及48個主要貿易伙伴2007-2012年貿易便利化水平的變化情況,并利用改進的“引力模型”就貿易便利化對中國出口貿易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在假定各國貿易...
利率期限結構的靜態估計是驗證動態模型以及進行動態變化分析的基礎。本文介紹了三次樣條法的基本模型結構,指出了傳統三次樣條法使用久期倒數作為估計誤差權重的邏輯錯誤,并據此提出了“準久期”加權以及成交量排名...
基于全國30個省份2010-2012年的面板數據,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2輪篩選,運用AHP-DEA模型對我國各個省份的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分析、比較。研究表明我國東部地區的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能力依...
本文以中國1993-2013年的國民經濟數據為樣本,通過參數化和數值模擬估算,比較了相關擁擠性和規模擁擠性對均衡增長路徑上主要變量均衡值的影響,同時分析了兩種擁擠性對擴張性財政政策有效性及最優財政政策...
本文以2002年5月至2013年12月為研究區間,利用協整模型、滾動回歸模型及VAR-DCC-GARCH模型對中國大陸股市與日本、香港、新加坡股市間的時變協動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長期內,中國大陸股...
本文基于VAR模型,我國使用1978-2011年期間相關數據,對人均收入與服務業發展之間的動態互動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我國人均收入與服務業發展存在滯后效應,人均收入在短期內的增長不但沒有拉動...
基于計量經濟學方法,本文從城鄉居民收入與旅游消費數據穩定性與因果關系、城鄉居民收入與旅游花費水平回歸分析等方面,分析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對旅游消費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收入水平與旅游邊際消費傾向對城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