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國磊,馬麗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性、醫治手段的不確定性與疫情信息公開的負外部性塑造了農村基層差異化回應取向。基于“情境-過程-結果”的分析框架,對H村疫情防控調研分析發現:疫情風險的擴大化催生了村民“排斥他者”與“自我封閉”的個體理性,由此形成的封閉式治理模式雖有潛在的不合法性,卻是村民自治框架下達成的集體共識,其內在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正式制度的不足。但長期如此,將會造成村莊物資短缺、出入不便而加劇干群沖突、親鄰關系的疏離感與村民的恐懼感。因此,基層政府應加強疫情防控的輿論引導,及時公布疫情發展的動態信息,以提升村民的防范意識;村委應提高病疫人員的排查力度與辨識效率,對隔離的群眾做好人文關懷,以消解民怨;村莊應加大鎮、村、屯三級聯防“崗哨”的管理力度,對村民的身體狀況進行動態巡查,以防止因個人瞞報而加劇疫情擴散的風險;村民應做好個人防護,在確保家庭基本生活物資充足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減少因人員聚集而帶來的被感染幾率。
發文機構:廣東金融學院公共政策與治理創新研究中心 浙江大學社會學系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封閉式治理感染風險情境-過程-結果鄉村治理COVID-19 epidemicclosed governancerisksituation-process-resultsrurul governauce
分類號: C912.82[經濟管理][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