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虹韋,鐘漲寶
摘要:以小農戶為主體,以水稻生產環節為例,探討了小農戶購買農業生產性服務的主要特征及其本質。結果發現,小農戶優先選擇本組、本村的熟人服務,而個體農機手是最主要的服務供給主體。熟人服務的本質是社會交換,其基本邏輯在于:熟人社會是小農戶經濟活動的邊界;互惠交換機制是小農戶選擇熟人服務的根本動力,并通過合約彈性化、經濟交換關系向社會交換關系延伸等方式得以實現;同時,熟人社會中的經濟活動被賦予了關系、人情、面子等符號性意義,拒絕熟人服務常被解讀為否定社會交換關系,對小農戶的選擇形成軟約束。由此可見,熟人服務在鄉土社會中具有占先優勢,給“外面的”服務主體進入農村市場制造了結構性壁壘,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排他的服務市場;個體農機手作為熟人服務的主要供給主體,其自身的發展瓶頸也制約了小農戶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應該因地制宜,強化對本土服務主體尤其是本土個體農機手的培育和扶持,一方面使其充分發揮熟人優勢,另一方面通過提高服務供給者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來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
發文機構: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村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中心 華中農業大學社會學系/農村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中心
關鍵詞:小農戶農業生產性服務熟人服務個體農機手small scale farmerssocialized servic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ervices provided by acquaintanceindividual agricultural machine operators
分類號: F320[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