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明忠,唐超
摘要:基于"對象性質-制度裝置-制度安排"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農地確權模式的生成邏輯及制度約束條件,研究發現,當前我國農地確權存在確權到戶、整合確權以及確權確股不確地3種主要模式,土地共有產權強度的高低決定了農地確權模式的選擇。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發現,不同農地確權模式的生成邏輯各異;農地確權作為"自上而下"的制度變遷,面臨著確權成本、法律基礎、村規民約、集體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條件約束,因此,應依據土地性質,綜合考慮確權成本與收益,結合歷史和現實,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的選擇農地確權模式。
發文機構: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農地確權農地流轉生成邏輯產權強度farmland titlingmode choicegeneration logicproperty rights intensity
分類號: F301.1[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