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濤,趙敏娟,喬丹,姚柳楊,顏儼
摘要:農戶"兩型技術"采用是實現傳統農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轉變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表現。以膜下滴灌技術為例,基于選擇實驗法設計由設備補貼形式、工時補貼標準、耕地整理與技術指導4個屬性構成的多種補貼政策情境,結合調研數據運用RPL模型,估計了反映農戶政策偏好的效用函數。結果表明:受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所限,農戶更偏好于不參與補貼政策;農戶更偏好于較高的工時補貼標準,以及補貼政策與耕地整理項目的配套實施,兩者對農戶政策參與均有正向影響;農戶對設備補貼形式與技術指導存在異質性偏好,且這種偏好差異可能表現為"反向性",并導致兩者系數均值不顯著。據此建議:注重技術適應性的提升與保險機制的完善;技術采用的學習成本與額外勞動力投入也應受到足夠的重視,而不僅僅是設備成本;嘗試與耕地整理等相關配套措施的有機結合;根據農戶實際需要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服務。
發文機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應用經濟研究中心 陜西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協同創新研究中心
關鍵詞:農戶偏好補貼政策“兩型技術”選擇實驗滴灌farmer household' s preferencesubsidy policytwo oriented technologychoice experimentdrip irrigation
分類號: F302.5[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