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理財,瞿奴春
摘要:引導和鼓勵企業參與扶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扶貧工作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企業參與扶貧的實踐案例很多,但是關于政府、企業及貧困戶反貧困協同行動如何持久卻是一個探討不充分的問題。通過對鶴峰縣“扶貧項目民營業主負責制”模式的考察,力求剖析政府、企業及貧困戶在反貧困中達成一致行動的緣由,在此基礎上探究此模式包含的利益耦合機制,試圖回答協同反貧困行動如何持續這一問題。分析認為“鶴峰模式”使得地方政府績效增加、扶貧企業獲利和貧困戶實現減貧。總結了“鶴峰模式”的幾個特征:其推行過程本質上是一個扶貧成本分擔機制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在政府的主導下企業與農民的關系得以重新建構,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其能長期持續運行的核心動力。鶴峰縣的這一反貧困模式至少有以下3點啟示:一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大面積的貧困問題,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是一種可行的選擇;二是產業扶貧能否持久的關鍵在于是否建立起有效的動力機制;三是“鶴峰模式”具備較強的推廣性和可復制性。
發文機構:華中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
關鍵詞:利益耦合機制反貧困產業扶貧鶴峰模式benefit--coupling mechanismanti-povertypoverty alleviation by industry
分類號: F320.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