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湯希,任志江
摘要:對劉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紀以來因兩次"民工荒"所引發學術界關于我國"劉易斯拐點"是否出現的眾多爭議的主要原因。出現"劉易斯拐點"主要有兩個標志:一是農村剩余勞動力持續下降,二是農業工資水平顯著上升。近年來的經驗數據充分表明:我國確已進入這一拐點,這對我國經濟發展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越過"劉易斯第一拐點",不僅意味著我國已從"第一次人口紅利"階段向"第二次人口紅利"階段轉型升級,同時也由此為我們帶來諸多重要的結論和啟示。"民工荒"與"就業難"并存,主要是由我國勞動力供需結構不對稱造成的。在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轉向有限剩余的新階段,黨和政府應通過大力加強各類教育培訓來努力挖潛釋放"第二次人口紅利";要努力消除限制勞動力轉移與流動的各種障礙,盡快營造出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黨和政府應在新時代條件下更加全面科學系統地規劃、部署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各項工作,為我國成功跨越"劉易斯第二拐點"引航助力。
發文機構: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民工荒劉易斯拐點勞動力市場產業轉型升級shortage of migrant workersLewis turning pointlabor market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分類號: C913.2[經濟管理][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