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4年第4期108-113,共6頁

    村社空心化的形成及其治理邏輯——基于結構功能主義的分析范式

    作者:武小龍,劉祖云

    摘要:鄉村社會能否有效運行與村社的內聚程度及其結構功能緊密相關。“村社空心化”即是在村社結構不能有機整合導致對應功能運轉不暢所引發的鄉村社會整體運轉失序的一種狀態。在結構功能主義的分析范式下,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段的考察,認為現階段“村社空心化”主要包含三個層面的表現形式:集體層面的“權威空心”、精英層面的“人才空心”、個人層面的“合作空心”。研究認為,“共同體”是應對村社“空心化”困境的一種有效路徑,可以通過“村社共同體”的重塑和“城鄉共同體”的建構,來消弭“村社空心化”的多重困境,維持鄉村社會的秩序均衡。

    發文機構: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結構功能主義村社空心化村社共同體城鄉共同體structural functionalismvillage hollowvillage communityurban and rural community

    分類號: C912.83[經濟管理][社會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