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0年第6期 116-119,129,共5頁

    論杜甫宴樂詩的悲美風格及其成因

    作者:張倩

    摘要:杜甫詩中涉及歡宴游賞之樂的宴樂詩呈現悲美的風格特征,即使是安史之亂之前本該極盡歡娛之作亦是如此。究其原因,漢代以來宴飲音樂的"尚悲"審美傳統使審美客體——宴樂本身即具有悲的特質。憂患意識使杜甫察覺社會繁榮背后的危機:百姓不堪重負;科舉制度名存實亡;奸臣把持朝政,從而使審美主體——杜甫具有悲的心理結構。"悲"是杜甫與宴樂發生共鳴的契合點,由此而形成杜甫宴樂詩的悲美風格。

    發文機構: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杜甫宴樂詩尚悲風格憂患意識Du Fufeast poemsthe style of viewing sorrow as beautyanxious consciousness

    分類號: I206.2[文學—中國文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