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科學合理的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模式是實現該目標的關鍵。采用系統分析和案例對比的研究方法,在借鑒國內典型區域流轉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嘗試構建了"土地市場+...
情感適應是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的重要維度,然而身在異鄉的他們卻面臨著普遍的情感困局,空間遷移所帶來的受排斥感和漂泊感,時間演進中的孤獨感和迷茫感,成為了他們情感體驗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以手機為代表的新媒...
以新生代農民工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分析的方式探討了新生代農民工工作-家庭沖突和社會支持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并考察了社會支持對農民工幸福感的調節作用。通過層次回歸以及調節效度檢驗發現:(1)工作-家...
李俊奎,男,1962年生,中共黨員,南京理工大學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1984年畢業于太原工學院(太原理工大學)化工機械及設備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第...
身份認同不僅關系著新生代農民工是如何看待"我是誰"這一問題,關系著他們在城市生活的情緒體驗和思想動態,而且關系著城市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通過對南京市1 997名新生代農民工的人口學特征、家庭狀況、心理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三農"問題研究欄目從2001年創刊起就開始設立,欄目設置從未間斷。截止2015年末共出版90期,該欄目每期刊發論文5-9篇,共刊發700多篇,占本刊總發稿量30...
集體土地所有權實現是長期困擾學術界的研究命題。我們既無法直接沿用傳統物權法知識進行分析,也不能純粹依據現實做出判定。《物權法》在文本結構上已經確認,集體土地所有權是成員集體享有的"所有權"。在現代法治...
白金寶遺址所見極富特色的文化征貌,與繩紋的傳入密不可分。從施紋的角度上來看白金寶的陶器文化,甚至可以說它就是繩紋文化。如果考慮到文化發展與原始經濟形態存有的制約關系,那么我們不難發現陶器乳釘飾件的"消...
古籍中的農事圖展現了古代農業生產畫面,主要存在于南宋之后的農書、類書當中。在農事圖的繪制歷史上,南宋樓璹《耕織圖》與清代焦秉貞《耕織圖》為創新之作,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模范作用,二圖的繪畫技法與繪畫理念被...
農業保險對分散農業風險、促進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亟需制定一部符合國情的農業保險法。美國、日本、法國農業保險立法的經驗表明: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前提,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關鍵,合適的經營模式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