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文對集體所有制的歷史淵源與演進進行了梳理,認為農村集體所有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種特殊所有制形態;然后,本文剖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的若干現實問題,包括如何體現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
現實考察表明,中國農業經營組織體系呈現出沿著小農戶、農業公司、“公司+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公司礎社+農戶”等路徑不斷創新和改進的顯著趨勢。理論分析發現,其背后的原因是,農業產業鏈發生著...
本文以在中國農村地區設立的村鎮銀行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金融發展水平、大股東持股比例對村鎮銀行投入資本的影響;同時,比較了在不同金融發展水平的地區,大股東持股比例因素對村鎮銀行投入資本影響的差異。研究...
本文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對德國、美國、日本、南非、印度、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農地抵押融資運行模式進行了對比,認為發達國家(地區)的農地抵押融資運行模式較為戍功,這主要得益于因地制宜的農地金...
本文在對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與城鄉資本配置效率關系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測度了1981~2012年間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強度,運用城鄉資本邊際生產率差異分析了城鄉資本配置情況及其變化趨勢,并分階段考察...
本文基于Boucher、Carter和Guirkinger關于風險配給的研究觀點,依據陜西省730份農戶調查數據,采用直接誘導式詢問方法(DEM)對農戶信貸過程中的風險配給進行了識別,并運用二元Log...
國家強化衣地產權穩定的政策導向與普遍存在農地調整的現實,構成了中國農地制度運行中的重要反差。本文基于農地調整的機理分析與模型估計,得到了如下結論:第一,農地制度所內含的“均分”基因和植入的“變更”基因...
長期以來,在“共同共有”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時無法對集體資產進行有效處置,只能以勞動力身份轉移到城市,難以跨越市民化的高成本門檻。加之城鄉二元土地制度下,對農村集體土地利用的歧視導...
規模化經營是畜牧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重要推動力量。本文基于2003~2011年省級面板數據,利用雙重差分方法估計了2007年以來實施的"—攬子"補貼政策對生豬養殖規模化水平增長率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剝...
本文基于22個省(區、市)134個村莊1552個水稻種植戶的調查數據,分別從規模效益、產出水平和生產成本三個不同的角度全面考察了水稻的適度規模經營問題。研究發現,規模較大的農戶更接近“理性經濟人”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