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國民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貢獻。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發展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城市帶動農村作...
本文基于8省的林區家庭微明調查數據,采用雙擴展的線性支出系統模型,對林區農村家庭的生活能源消費行為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林區農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費正處于向商品化轉換的過程中,而且表現出鮮明的能源組合...
研究表明,當前農村居民醫療服務滿意度還比較低,作為中間變量的醫療機構評價、醫護人員評價、藥品評價直接影響農村居民的醫療服務滿意度,初始變量中除農村居民的年齡、區域、職業、家庭收入水平直接影響醫療服務滿...
有效的減災政策應該提升社區的防災減災能力。本文通過對“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三省五個農村社區的調查,分析了西部農村社區減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調查發現:交通中斷、通信不暢是西部農村村民在救災時遇到的主...
本文根據系統科學理論建立起土地利用的社會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耦合模型,用耦合度來表達這兩種效益之間的協調關系與程度,并以廣州和深圳為例,對沿海地區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期律進行比較研究。研究結果表明:...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討論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城鎮社會保障過程中農戶福利的變化。本文首先提出構成農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動和指標,其次使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對蘇南農戶“土地換保障”前后福利的變化進行衡量。結果...
本文從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改善、農業產業發展三個方面構建了一套農村土地流轉的經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網絡層次分析法對各指標進行賦權。通過實地調研,本文對出租、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制三種農村土地流轉...
大城市郊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穩定有其重要意義和特殊性。制約大城市郊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穩定的因素主要有:農戶的合同承包面積大于實際擁有的承包面積,農民對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的認識還不深入,2002年及以...
本文擬討論“十二五”規劃時期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目標和基本任務。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建立一種促進效率、確保公平、維護穩定的社會經濟運行機制。按這個要求,“十二五”規劃時期農村改革的目標應集中于三個方面:一是...
本文運用Malmquist指數方法對中國各地區1992-2007年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測算,并建立了空間計量模型對影響中國各地區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地理因素、土地利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