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村莊內部差異的視角,將村莊內部的經濟因素、組織因素和政治因素引入農民養老模式選擇意愿的研究中來,以抽樣調查數據為基礎,運用Logit模型對全國10個省份80個村莊1123個農民的養老模式選擇意愿...
理解今日世界經濟有兩種不同的思路:其一是以效率為目標的全球化市場,假設參與其中者一律平等;其二是金字塔型的現代世界體系,以“中心-邊緣”結構和不平等為其根本特征。“三農”困境是處在邊緣狀態的一種表達。...
本文以農民工的流動就業和工資之間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基于長三角地區五市(縣)473名農民工的調查數據,對不同流動就業類型農民工的月工資水平及其工資決定機制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隨著農民工就業流動性增...
本文對收入和幸福之間的關系提出三個假說,并利用浙江省2009年“小城鎮居民幸福狀況”調查數據,使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法,實證比較了傳統與三元鏈幸福指數模型,以探索收入與幸福之間的內在結構與傳導機理。結果...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假說和消費選擇理論,提出社會保障制度是通過財富效應影響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為了進一步研究社會保障制度影響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力度和時效,本文構建了協整模型和誤差修正模型。研究結果表明,社...
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戶收入增長的影響在理論界存在較大爭議,而對農戶創新的收入效應尚缺乏實證研究。本文基于西部10省(區)省際面板和微觀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表明,農戶創新行為及創新程度與其收入增長高度正相關。...
本文根據1980-2008年縣域統計數據,以農民人均純收入為主,輔之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等指標,從絕對差異和相對差異兩個方面,對中國縣域經濟差異的變化情況、差異構成因素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表明,中國...
本文在凱恩斯絕對收入假說的理論基礎上,借鑒坎貝爾和曼昆的名假說理論所運用的分類研究方法,運用2002-2008年分階層的收入和消費數據,研究了農村居民收入分配的階層結構和平均消費傾向。研究發現,在整個...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三年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在工商部門登記的合作社超過了31方家,入社農戶達到全國農戶總數的10%。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廣大農戶聯合與合作的重要載體...
增長根源與增長后果是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兩大主題,包容性增長實質上就是一種在經濟增長過程中通過倡導和保證機會平等使增長成果能廣泛惠及所有民眾的發展理念和理論體系,它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是有機地把增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