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對恒定市場份額(CMS)模型的演變歷程和應用現狀做出評述的基礎上,對其存在指標設定不對稱和指標含義不明確的不足進行了修正;然后基于修正的CMS模型從需求、結構和競爭力三個維度對1992-2008...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HP濾波以及計量分析等方法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工業化、城鎮化與耕地變化的協動性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這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都是耕地減少的Gra...
本文基于中國17省(區、市)的微觀調查數據,分析了影響農業機械化冰平的因素,發現戶主的年齡和文化程度、耕地面積、山地面積、耕地所在的地域、國家農業補貼、非農收入以及農戶勞動力打工地點等因素對農業機械的...
本文利用對江漢平原實地問卷調查所得的數據,對農戶過量施肥風險認知及期避能力進行評價,并采用Probi制對農戶過量施肥風險認如及期避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家庭非農就業人數、戶主性別、戶主...
本文利用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和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木材市場研究”課題組對188家木材加工企業的調查數據,分析中國木材加工業規模經濟。結果表明,木材加工業企業呈現明顯的地區集中...
本文借鑒“市場化指數法”和“經濟自由度指數法”,結合中國林業自身特點,設計了由5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構成的中國林業市場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以中國15省(區)2002-2006年相關統計數據為基礎...
隨著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農業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顯示出發展生機與潛力,已成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主體。來自浙江省186個農業專業大戶、102家農民...
本文以安徽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對龍頭企業技術效率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相比“公司+農戶”組織模式,“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第五屆中國經濟論壇——“中國城鄉統籌發展:現狀與展望”研討會于2010年9月27-28日在北...
本文構建了一個“產權管制結構一體制選擇行為—經濟制度績效”的新SCP(結構—行為—績效)理論范式以分析經濟體制轉軌問題,并利用1958~2005年中國農業經濟數據實證檢驗了本文所提出的基本命題:從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