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使用2006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06)的微明教據,在綜合考慮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假說和預防性儲蓄理論的基礎上,對中國農村居民儲蓄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論:首先,持久收...
本文選取江蘇省1997~2009年39個縣(市)為樣本,運用C—D生產函數法測算出的資本邊際產出在蘇南、蘇中和蘇北的組內差異顯著大于組間差異,揭示了資本在農村區域分剖下流通不暢的現實。結論顯示,在中央...
本文利用山東省蘋果種植農戶調查數據,就“合作社+農戶”模式對農戶市場交易費用和農戶純收入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社+農戶”模式能夠降低農戶市場交易費用并增加農戶純收入,同市場交易模式相比...
利用稻谷、玉米、小麥及三糧整體在1990--2008年間的可比成本收益數據,本文從彈性和貢獻率兩個方面就各因素對糧食生產收益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一致表明:價格是影響糧食生產變動最為關鍵的因素,提...
本文使用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1989~2006年面板數據,系統地考察了子女性別對農村家庭父母親工作時間和年收入的影響。通過運用面板模型,本文發現:①對一孩家庭來說,家庭生男孩對年收入的提高要比女孩多近1...
本文利用江西省11個村連續5年固定跟蹤觀察的面板數據構建固定效應模型,研究農業技術應用對農戶家庭收入的靜態和動態影響效應以及影響路徑。結果表明:在控制了衣戶生產經營特征、社會經濟和自然等方面因素后,農...
本文利用調查數據,對中國農村政策的執行情況、村干部對農村政策的評價情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農村政策在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少政策還需要...
本文運用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1989~2006年的追蹤調查數據,分別用靜態非平衡面板和動態非平衡面板模型,從微觀層面上驗證基礎設施的可獲得性(包括道路、通訊和自來水基礎設施)對中國農村居民收...
本文基于1990~2008年國際市場大米月度價格數據,運用ARCH類模型分析了國際大米價格波動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本文發現,國際大米價格波動存在一階ARCH效應和“杠桿效應”,庫存的結轉作用是這兩種效...
“十一五”時期,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展望“十二五”時期,得益于農業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的改善,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提高以及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