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經濟研究 · 2020年第8期28-35,共8頁

    黃河流域水-能源復合生態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兼與長江經濟帶的比較

    作者:趙康杰,劉星晨

    摘要:水資源短缺與能源富集是影響黃河流域生態效率主要因素。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數,以全社會用水量、能源消費量等作為生態投入,考慮森林覆蓋率等生態期望產出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廢水排放量等環境非期望產出,測度中國省級層面水—能源復合生態效率。以2004—2017年黃河流域9個省份為樣本進行研究,并與全國總體水平、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進行比較,結果表明:①黃河流域生態效率總體低于全國和長江經濟帶,但2011年以來迅速改善,2017年生態效率高于全國及長江經濟帶;②黃河流域內部生態效率差異明顯,2017年黃河流域生態效率大體呈斜"川"型,東、西部用水效率較高,中部除寧夏外生態效率較低;③環境庫茲尼茨曲線檢驗顯示黃河流域、全國總體、及長江經濟帶生態效率與經濟增長存在顯著的"U"型關系,提高人均GDP對于黃河流域生態效率改善最為明顯;④環境壓力模型檢驗顯示黃河流域生態效率主要受規模效應和結構效應的影響,生態效率與經濟發展水平、人均耕地面積、產業結構升級指數、制造業占比正相關而與礦產資源儲量指數等微弱負相關。

    發文機構:山西財經大學資源型經濟轉型協同創新中心

    關鍵詞:黃河流域生態效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數長江經濟帶Yellow River Basinecological efficiency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分類號: F426.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F124.5[經濟管理—世界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