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經濟問題論文
    • 03月24日

      中國利用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小麥市場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國際糧食資源是確保中國糧食安全的必要補充。基于國內需求水平、國際市場供應水平和供給潛力分析,小麥是今后值得重點考慮的糧食品種選擇。前蘇聯地區曾是世界最大的小麥出口市場,經過解體后10年...

    • 03月24日

      大宗商品金融化對我國農產品貿易條件的影響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金融化特征十分明顯。本文在分析2005-2012年我國月度農產品貿易條件指數變動的基礎上,通過實證檢驗證明:2008年前,我國農產品價格貿易條件與CR...

    • 03月23日

      末端經辦:新農保全覆蓋后的重點問題分析——以遼寧省建昌縣為例

      新農保經辦服務與管理能力的提高,是順利落實新農保政策的重要保障。遼寧省建昌縣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目前農村居民對新農保制度設計和實施過程的滿意度總體較低,通過對農村居民關于新農保經辦服務滿意度的調查分析...

    • 03月23日

      臺灣“自下而上”鄉村發展政策的演進及其啟示

      臺灣鄉村建設政策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有不同理念和重點,本文根據對鄉村建設的重視程度將二戰后臺灣鄉村建設政策劃分為“農業生產”導向及“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農業”導向兩個階段。在分析各階段政策產生背景與...

    • 03月22日

      集體資產股權的形成、內涵及產權建設——以北京市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為例

      本文以產權理論為分析工具對集體資產股權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集體資產股權經歷了一個集體收入分配“外部利潤”內部化的形成過程,內涵本質上與成員權、土地權利緊密相關;它創新了集體產權制度,發展了農村基層民...

    • 03月22日

      村規民約的內在作用機制研究——基于要素-作用機制的分析框架

      村規民約作為鄉村的非正式制度,對規范村民的行為、調節鄉村社會矛盾、穩定鄉村社會秩序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制度的一種類型,村規民約具備了制度的三大基礎要素,即規制性基礎要素、規范性基礎要素、文化認知性基礎...

    • 03月21日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趨勢與建議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表現出一些新趨勢,諸如農民階層分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初步形成,農地流轉規模化加速、非糧化明顯,糧食安全保障難度加大,農業收益下降,耕地質量不斷惡化。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應加強培育新型農業經...

    • 03月21日

      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

      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進展,也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但一些問題認識需要辨析。本文認為,對于集體資產量化的范圍,在中央沒有制定統一標準前,各地可以先量化經營性資產,暫不量化非經營性資產和...

    • 03月20日

      “二戰”后日本農業產業政策的演進及其啟示——以相關立法為中心的解說

      “二戰”后日本在農業經濟發展上經歷了民主化、現代化及國際化的階段,其中農業經濟立法在產業政策的確立和改革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從制度供給和機制保障上實現了從農業經濟恢復重建、高速發展到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的...

    • 03月20日

      美國聯邦農作物保險產品:體系、運行機制及啟示

      美國聯邦農作物保險產品體系雖然繁雜,但從保障功能上可劃分為基于產量的保險產品和基于收入的保險產品;目前聯邦農作物保險主流產品從傳統的產量保險過渡到收入保險。理解實際歷史產量、保險單位、保費補貼、重要期...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