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進。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是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容。昆山市作為全國百強縣之首和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之一,常住人口...
以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治理、資源減量利用、廢棄物減排與資源循環利用五個維度構建生態脆弱貧困區縣域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利用熵值法評價2005—2012年定西市七縣區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分析循環經濟...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科技服務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及促進農業發展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來自全國111個行政村、1033個農戶的調研數據,運用描述統計...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和標志。利用2007—2012年31個省(市)面板數據,建立GA—BP神經網絡模型,計算MIV值,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農村勞動力轉移率、農...
城鎮化、工業化與農牧業現代化相互影響,共同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通過構建新疆城鎮化、工業化與農牧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基于1978—2011年的長時間序列數據,利用刻畫變量之間動態關系的計量...
利用農戶層面的調查數據,采用模型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分析農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的地區差異,探討農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對農戶農地轉出意愿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江蘇省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農地保障功能被替...
基于1994—2012年陜西省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數據,運用AIDS模型,分析了城鎮居民總體和不同收入組的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探討了陜西省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結構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城鎮居民禽類、水果類和奶...
小農戶是我國農業生產主體,也是實現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主要貢獻力量,因此提高小農戶的生產效率對提高我國的糧食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以河北省曲周縣小農戶向規模化經營轉變的幾種典型模式(種糧大戶、糧食種植專業...
從結構突變的視角考察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國農產品價格頻繁波動的原因。首先構建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固定參數模型,發現其參數不穩定、具有時變性,然后建立狀態空間模型并運用卡爾曼濾波算法估計。實證結...
將21世紀以來歷次蔬菜產業調控政策分為生產、流通及其他環節相關政策,采用事件分析法分別考察與評估各類政策對蔬菜價格的作用效果,并采用目標定位法對各類政策外生性進行檢驗。研究發現,生產環節的調控政策對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