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國亞熱帶丘陵區一個多年以生豬養殖業為主的農村環境為研究對象,通過監測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蔬菜,綜合評估養殖業對該地區環境污染的影響。結果表明:(1)地表水中氮磷污染嚴重,河水銨態氮和總磷的含量范...
通過田間試驗研究三個供氮水平下(施氮50kg/hm^2、150kg/hm^2,250kg/hm^2)施用肥料添加劑對蘇南太湖地區水稻產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平衡的影響。結果表明,施氮和肥料添加劑對水...
11月15日至17日,由傅伯杰院士牽頭的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科發展戰略項目“土壤與土壤生物學發展戰略研究”專題組在長沙組織召開了第三次研討會。會議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
本實驗對東北地區搜集來的香稻和非香稻材料的品質性狀進行綜合比較和評價,并對20份香稻品種的主要品質性狀進行表型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這20個香稻的蛋白質含量平均值明顯高于非香稻,蒸煮食味品質...
研究土地利用程度與土地利用效益間的耦合協調關系及其空間格局,對于區域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調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川中丘陵區仁壽縣2011年土地利用數據和社會經濟統計數據,以鄉鎮為研究單元,采用耦合度和協...
以遙感數據和數字高程模型(DEM)為基礎,運用GIS分析了2000與2010年燕山淺山丘陵區的土地利用類型在高程、坡度、坡向3個地形因子不同區間的分布和轉換特征。結果表明,高程和坡度對土地利用類型的分...
以耕地保護“新政”時期的1999-2008年為研究時段,在測算各省(市、自治區)耕地利用集約度的基礎上,運用GIS、線性回歸和泰爾指數系統分析了我國耕地利用集約度的空間差異,并構建了計量經濟模型,研究...
通過研究杭州市1990—2010年間耕地、糧食的動態變化,分析了在生存型糧食需求、營養型糧食需求、享受型糧食需求下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的變化特點,并運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模型、...
農民工問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定歷史階段所出現的一個特殊問題。在“如何定位農民工問題”上,依照農民工問題的所及邊界,從宏觀層面漸次將之歸結為五個方面:農民工問題既是“四農問題”,“轉移就業問題”,又是...
本研究從群體農戶角度出發,基于土地經濟學、農戶行為經濟學的相關理論,構建了大城市郊區農戶土地利用行為演變規律理論分析框架,并以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1983~2010年間社會經濟與農業統計數據為基礎,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