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大規模外流使得農村家庭結構的完整性受到極大沖擊,許多離散型家庭出現。離散型家庭主要包括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通過對豫東地區8個村莊自殺案例的實證分析發現,在這三種家庭類型中,老人自殺原因...
基于江蘇省五市的實地調研數據,先從基金籌集和補償支付兩個方面對農村居民大病保險基金的運行狀況進行了分析和評價,而后分別從靜態角度考察了農村居民大病保險基金運行對新農合制度的影響和從動態角度測算了農村居...
政策從出臺到普及有一個逐步擴散的過程,其中區域內縱向擴散受不同層級政策主體及其相互之間關系的影響。在農村地區,文本性的政策內容傳達至基層政府及基層干部后“懸浮”難以下沉,使底層受眾對政策了解不充分、對...
通過構建農地抵押貸款信用評價體系,為貸款申請人信用資質的判定提供客觀標準。借鑒Z評分模型,使用Bootstrap方法篩選農地抵押貸款信用評價指標,并使用基于離差最大的組合賦權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在信用...
農地非農化增值收益分配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中的核心問題。根據農地非農化增值的形成環節、增值收益相關利益主體的權益分析,構建了農地非農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測算了主要利益相關主體的收益分配,從大...
農民專業合作社具有“社會性”與“營利性”雙重屬性。一些合作社除為成員提供產品和服務之外,還承擔了一些社會責任。特殊的產權結構和利益分配機制使合作社社會責任有別于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合作社在自身能力、經...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鄉村建設逐漸呈現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美好前景。廣西壯族自治區“美麗南方”的實踐表明,農村產業的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組型融合模式、滲透性融合模式有效推動了美麗鄉村的組...
基于可持續生計框架,利用來自陜西長武縣巨家鎮339個農戶調查樣本,首先通過建構農戶生計資本的多指標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信息熵法測算了指標體系權重系數及五種生計資本綜合評價得分,發現集中連片區特困區...
基于全國9省804戶農戶的實地調查數據,運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了影響農戶農業技術表達行為的因素,并探討了各影響因素間的層次結構。研究表明:農戶的技術需求表達行為能否實現,主要受務農年限、...
利用1982-2010年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和1987-2005年三次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1996和2006年兩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以及2014年至2015年安徽省調查資料,描述了農業勞動力性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