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農信貸可獲程度低下已成為制約南方集體林區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于福建林農調研數據,運用Double-Hurdle模型全面考察了經驗資本及林地規模對林農信貸獲得概率及獲得規模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
推進農業規模經營是當前我國農業政策的重要支持方向之一。評估糧食規模經營支持政策資金的分配機制與作用效果對優化政策有重要意義。從社會資本與土地產出率角度審視了支持政策資金的分配與機制。結果顯示,社會資本...
通過實地調查獲取"周至獼猴桃"和"眉縣獼猴桃"種植戶微觀數據,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PSM)基于質量安全的政府規制研究對農戶生產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1)政府規制顯著影響農戶農資投入行為,降低農戶農資...
基于全國200多個村約4 000家農戶連續3年的調查,運用Spss統計分析,研究當前農村不良社會風氣的總體態勢,并深度剖析其形成的社會根源,在此基礎上提出系統性、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研究表明,當前農村婚...
對劉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紀以來因兩次"民工荒"所引發學術界關于我國"劉易斯拐點"是否出現的眾多爭議的主要原因。出現"劉易斯拐點"主要有兩個標志:一是農村剩余勞動力持續下降,二是農業工資水...
基于政府主導和市場主導兩種農地流轉模式的比較分析,采用非實驗評價策略識別農地轉出戶流轉福利效應及兩種流轉模式下的福利差異。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傾向得分匹配模型控制農戶人力資本特征后,政府主導型農地轉出戶...
隨著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國(政府)進入了家庭養老供給層面。國對家承擔了更多責任,這是善治發展的必然邏輯。但在家庭養老責任分配上,國與家的責任邊界該劃在哪里?這個邊界的模糊會導致家國責任的相互推諉。...
流轉土地經營權穩定性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密切相關。基于理論分析,從法律產權、事實產權和感知產權3個層面,構建了流轉土地經營權穩定性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全國東、中、西部4個縣(市、區)255個新型農業經...
基于2015年對全國東、中、西部7省190個村莊的調查數據,運用負二項回歸模型實證分析了新一輪土地確權及土地調整對農村土地糾紛的影響。研究表明:(1)土地確權在明晰農地產權、賦予農民權能的同時,也顯化...
運用2016年陜西省農村貧困居民的調查數據,通過最優尺度回歸模型分析了農村貧困居民對精準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農村貧困居民對精準扶貧政策的滿意度水平較低;代際支持、干群互動、對精準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