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論文
    • 10月04日

      耕地面源污染治理:納入生態效益的農戶補償標準

      生態補償是實現環境保護的重要經濟手段,而合理的生態補償標準是保障補償政策可行和有效的關鍵。以水稻生產為例,在選擇實驗的設計中納入了生態效益的考量,借助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實...

    • 10月03日

      收益分配視角下政府嵌入式合作脫貧——以呂梁市嵐縣合作脫貧為例

      “地方政府+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合作脫貧模式是建立在精準扶貧背景下,一種以市場為基礎同時嵌入政府主體的新脫貧模式。通過研究發現,該模式具有顯著脫貧作用,但現階段在脫貧成果分配過程中還存在較大的...

    • 10月03日

      牧戶對草原生態補獎政策認知與評價

      基于社會認知理論,利用青海省牧區455牧戶調研數據,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牧戶的草原生態補獎政策認知對政策評價影響。研究表明:(1)政策內容認知顯著正向影響政策評價。當政策內容認知提高1個單位,政策生計...

    • 10月02日

      農村自閉癥兒童家庭困境及搶救性策略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農村自閉癥兒童被越來越多的發現和關注,自閉癥給家庭帶來的困境亦日漸被重視。以湖北省為例,通過調查發現,農村自閉癥家庭普遍面臨經濟、教育、心理、信息、社會等方面壓力,在財政補貼、孩子...

    • 10月02日

      生態敏感區農戶多維貧困測度與精準扶貧優先序分析

      為實現精準識別和精準扶貧的目標,通過多維貧困測度法探索貧困的深度和誘因變得尤為重要。基于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的調研數據,采用Alkire-Foster多維貧困測度方法從收入、健康、教育、生活設施和自然地...

    • 10月01日

      從經濟精英到治理精英:農村婦女參與村莊治理的路徑

      鄉村振興必須發揮婦女的主體性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受父權文化的影響,農村婦女通常在社會和家庭中處于從屬地位。通過對陜南兩縣8名農村女性經濟精英進入村莊權力中心、參與鄉村治理的過程進行考察,在“資源-文化”...

    • 10月01日

      新型女職業農民的特質及面臨的挑戰

      新型職業農民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保障,新型女職業農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以經濟學家Amartya Sen的能力方法作為研究基礎,通過訪談和主題研究法,分析新型女職業農民的特點與面臨的挑戰。結果顯...

    • 09月30日

      政策脫節中的政府行為機制——基于深度貧困縣L產業扶貧過程的案例分析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圍繞連片特困區L縣的產業扶貧政策執行過程,旨在探討縣域內產業政策執行行為機制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表明:(1)縣域產業扶貧既是回應縣域產業轉型的客觀行動,也是順...

    • 09月30日

      鄉村公共文化內卷化困境與對策

      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主導下的鄉村文化建設存在供需不對稱、重“植入”輕“培育”、項目制弱化了本真文化等問題,廣大村民成為了鄉村文化建設的“觀眾”。鄉村文化的執行主體、承接主體、責任...

    • 09月29日

      新時代“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的理論邏輯與實踐機制

      新時代治理環境發生重要變化,鄉村自治、法治和德治已具備融合的條件。“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國家和社會關系變革外部驅動、鄉村治理結構內源優化和圍繞著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價值立場生成的新邏輯結構,其...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