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論文
    • 10月09日

      “蘇區模范鄉”建設初心與振興之路——毛澤東《才溪鄉調查》中的8村回訪

      通過對毛澤東《才溪鄉調查》中的8村回訪調查,詳細描述了85年來這8個村的境域、村域經濟結構及農戶生計方式的變遷;新時代才溪鎮村經濟持續發展,基層政權建設和社會治理獨具特色,農民生活富裕,為中國山區長遠...

    • 10月08日

      《農史研究法》前序與后跋

      序言:子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本書之初衷原委,先略為說明。時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西北農業大學古農學研究室始招收研究生,新生臨門卻大惑不解,報考本校農業歷史學科,何故進入古農學研究室修業?起初...

    • 10月08日

      論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與思路--《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解讀

      土地制度是國家的基礎性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征地制度、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任務,為修訂《土地管理法》提供經驗支撐。目前,《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

    • 10月07日

      我國封建社會土地法律制度演替及當代啟示

      土地是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礎。我國封建統治者非常重視土地法律制度的建設,形成了限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土地制度,而且對土地買賣也制定了相應的法律規定。通過系統梳理自秦統一后封建社會土地法律制度的演替過...

    • 10月07日

      “農民豐收節”的文化內涵探微

      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設立農民豐收節,是新時期國家發展和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其蘊涵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它是對中國傳統農本思想的傳承和發揚,有利于促進農業的發展和現代化轉型;它是對...

    • 10月06日

      技術性·興趣性·政治性:中國傳統農學體系的三個面向

      中國傳統農學體系并不僅僅局限在技術性層面,在“三才”理論與“重農”思想的影響,許多非技術性的內容也包含在傳統農學之中。通過對古農書與古典書目的反思,可以發現傳統農學存在技術、興趣、政治三個不同的面向,...

    • 10月06日

      官民合辦:明清時期莆田地區農田水利管理模式

      明代以前莆田境內的農田水利事業有官辦和民辦兩種獨立的形式。進入明代,莆田境內的農田水利管理模式有向“官民合辦”發展的趨勢,具體表現為官辦農田水利管理由鄉紳群體負責,同時民辦農田水利木蘭陂的管理工作由官...

    • 10月05日

      利他傾向、有限理性與農民綠色農業技術采納行為

      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廣受關注,綠色農業技術推廣迫在眉睫,但農民卻行動遲緩,這是否說明農民重私利而無公德?利用冀魯皖鄂四省1372份農村入戶調查數據,通過理論推演和實證檢驗,從利他傾向和有限理性視角考察了農...

    • 10月05日

      農戶農業生產“一家兩制”行為的經濟學分析——基于信息、成本與收入變化的視角

      在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對稱與不對稱的狀態下分析正向“一家兩制”和反向“一家兩制”現象出現的條件,并且對影響該條件的因素進行分析,發現信息不對稱并不必然導致農戶農業生產中“一家兩制”現象的出現,農產品的成本...

    • 10月04日

      提升旅游生計資本的生態補償機制

      生態補償是促進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協同共進的重要手段。在鄉村旅游地,農戶旅游生計資本的提升是評價生態補償效果的重要指標。在構建旅游生計資本框架的基礎上,對渝東南不同地區14個鄉村的旅游生計資本進行統計,...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