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靖祥
摘要:在中國城市體系中,副省級城市政治與經濟運行具有“扁平化”特質,即經濟體量大、轄區面積小、城市化水平高、黨政官員配置級別高。本文探討了副省級城市增長與發展的關系,嘗試建構城市化道路選擇的本土化理論.提供關于超大城市經濟發展實現機理的經驗證據。通過構建城市增長的聯立方程模型,利用1990-2010年城市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增長實現的約束條件。結果表明:市長和市委書記配置的經濟增長效應顯著.官員任期的人口和城區面積增長效應不顯著。在城市土地國家所有和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約束下,轄區面積決定了城市擴張的物理邊界,人口規模決定了經濟發展方式.控制官員特征變量及聯立內生性后,產出規模每增加1%,就會使得建成區面積擴張0.4%-0.5%.城區擴張的人口吸納效應高達1.5%。為謀求城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勢必需要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并協調好人地關系;充分發揮黨政官員的能動性,調適政治與經濟聯動關系.通過官員治理來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
發文機構:湘潭大學商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關鍵詞:副省級城市發展土地人口官員任期sub-provincecity developmentlandpopulationollicials tenure
分類號: F291.1[經濟管理—國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