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經濟 · 2014年第9期78-90,共13頁

    制造業結構優化的技術進步路徑選擇

    作者:傅元海,葉祥松,王展祥

    摘要:借鑒OECD制造業分類法將制造業分為高端、中端和低端技術產業三類,利用1999—2012年數據分析發現.中國制造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在全國層面和區域層面均不對稱。理論上。不同技術進步路徑對制造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響機理與作用不盡相同。運用兩步穩健系統GMM進行估計發現.自主創新促進制造業結構趨于合理但不能促進其升級:外資不會自動發生技術溢出優化制造業的結構。進一步實證檢驗發現制造業結構優化的技術進步路徑:在消化吸收外資技術基礎上的自主創新能促進制造業結構的高度化與合理化.但通過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尋求高端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突破,制造業結構升級才會伴隨高附加值化;提高本地產業技術能力.外資才會發生技術溢出促進制造業結構升級并趨于合理.提升高端產業核心技術創新的能力才能促使外資轉移先進技術,進而促進制造業結構升級并實現高附加值化;同時,加快推進市場化進程.制造業結構升級且實現中高端產業高附加值化。生產要素才能通過結構轉換促使結構不斷趨于合理。

    發文機構: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當代財經》雜志社

    關鍵詞: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結構高度化自主創新外資技術溢出rational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structure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structureindependent innovation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f FDI

    分類號: F403.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