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毓春,袁禮,王林輝
摘要:探尋勞動收入份額下降的原因對于解決中國要素收入分配結構失衡問題尤為關鍵.本文先從行業結構視角剖析工業部門要素收入份額變化.再利用CES生產函數下的三方程標準化系統法.估計1985--2011年工業部門要素替代彈性.測算技術進步偏向性及其對要素收入份額的影響。結果顯示:中國工業部門要素收入份額的變化路徑由技術進步偏向性所主導,行業結構的作用有限;整體而言,工業部門技術進步朝偏向于資本的方向發展。引致資本收入份額的上升和勞動收入份額的下降。且表現出階段性特征.其中1985-1996年工業和制造業的技術進步明顯偏向于勞動.帶動勞動收入份額分別提升0.0504和0.0570,1997-2011年工業和制造業的技術進步轉而偏向于資本.致使勞動收入份額分別下降0.1061和0.1246。為此.通過改變技術進步方向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優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效果更優。
發文機構:吉林大學經濟學院 東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技術進步偏向性要素替代彈性要素收入分配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factor shares
分類號: F404[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