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昊
摘要:協調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重心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國內需求在支撐產業長期發展中的作用應得到增強。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結構使得內貿與外貿的主要承擔者存在“錯位”,出口調整更多地體現在制造業上。制造企業因外需萎縮而轉向“內銷”時,當地市場上的產需匹配度及消費飽和度會直接影響這一過程;進一步地,商品在銷往國內的外地市場時,市場分割會阻礙跨地區流轉。而批發環節的組織化經營網絡能夠形成規模經濟并降低進入外地市場的成本。本文對2005-2011年多類商品構成的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動態計量分析,結果驗證了市場分割與批發貿易的影響作用;同時,基于省域范圍計算的產需匹配及消費飽和程度指標在回歸結果中顯著,表明出口調整更多地局限于當地市場。由此,未來應當把調整制造業結構與引導商貿服務業發展相結合,發揮全國大市場的產需匹配作用:同時,要以市場手段引導存量盤活,使企業經濟行為的驅動力更多地由政策激勵轉變為消費需求。
發文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關鍵詞:出口傾向產需匹配市場分割批發與零售業動態面板數據export propensitymatching production with demandmarket segmentationwholesale and retaildynamic panel data
分類號: F71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