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紅玲,唐未兵,沈裕謀
摘要:本文通過對人口普查反映的各地常住人口-9戶籍人口的差異性分析,認為阻礙人的城鎮化看似是戶籍制度實則是財政體制問題.因為在省域財政體內農村戶口轉入城鎮早巳不成問題,全國現有2.7億農民工包括撫養人口共約4億人不能入城,主要就是省級承包式分稅制造成地方利益分割的剛性.帶來中西部農村人口不能向東部城市遷徙的區域性城鄉二元結構所致。據測算,這種新的二元結構致使2010年中國城鎮化率滯后了29.58個百分點。相應壓縮民生消費達30萬億元之巨.2l世紀以來所形成的投資、GDP與財政收入、生態環境等損失約相當于半個東部地區。本文運用《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借鑒德國財政平衡方法。探求出了人均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標準人”計算公式。實證表明,按“標準人”公式規范化再分配.即可結合國情與國際接軌完善中國特色市場經濟體制的分稅制.讓人口隨勞動力遷徙到哪里就把財政公共服務帶到哪里,這樣發揮市場機制“用腳投票”作用推進人的城鎮化,就能解決差距拉大、市場分割、產能過剩和生態環境等問題,以釋放中國改革的最大紅利。
發文機構:湖南商學院湖南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 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關鍵詞:人的城填化人均公共服務均等化分稅制改革“標準人”分配the urbanization of populationequalization of per capita public servicereform of tax system"standard person" formulation allocation
分類號: F126[經濟管理—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