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經濟 · 2013年第8期122-134,共13頁

    后工業化階段的產業空心化機理及治理——以日本和美國為例

    作者:胡立君,薛福根,王宇

    摘要:后工業化階段,發達國家以服務業為主體的虛擬經濟占比越來越大,而中國沿海部分發達地區的經濟出現了“脫實向虛”的現象.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發展遭遇諸多困難。本文通過對日本和美國經濟發展歷史的研究發現,在后工業化階段產業結構“軟化”的過程中.日本產業資本的“離本土化”和美國產業資本的“離制造化”不同程度地導致了產業空心化現象。到底應如何認識這種現象或趨勢呢?本文認為,產業空心化在形成機理方面具有異質性和一般性特征,而產業結構演進過程中“空心化拐點”和“空心化陷阱”的出現也具有相當的必然性:從美國兩次通過“再工業化”治理產業空心化的經驗看,要使產業結構有效繞過“空心化拐點”而不落于“空心化陷阱”.最為有效的策略是毫不放松地發展實體經濟和現代制造業。最后,本文提出了通過協調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關系等措施防范產業空心化的若干政策建議。

    發文機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MBA學院 福建江夏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

    關鍵詞:產業空心化產業環境企業戰略產業資本industrial hollowing-outindustrial environmententerprise strategyindustrial capital

    分類號: F062.9[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