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鋼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發達國家“二戰”后產業結構演化的內在動因以及與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相同時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出“二戰”后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例不斷提升主要是由于第三產業價格上漲速度快所致.而第三產業實際產出增長更快并不是重要的因素: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同時美日兩國第二產業占比仍處于上升階段.兩國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在60%左右.是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產業。本文分析了中國在1978年以后產業結構變化狀況.提出中國1978年以來不變價與當年價計算的產業結構有巨大的差異:從1978-2009年按當年價計算的產業結構變化狀況是第一產業主要向第三產業進行了轉移.而按不變價計算則是第一產業主要向第二產業進行了轉移:中國從1978年以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產業是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68.8%。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國到2020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產業仍舊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難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產業。第三產業比例的提高對真實經濟增長的意義不大,因而中國沒有必要把提高第三產業的比例作為產業結構升級的著力點,而是必須進一步推動中國第二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以此充分利用中國日益形成的質量型人口紅利,從而帶動中國經濟有質量的高速增長。
發文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關鍵詞:經濟增長產業結構三次產業economic growthindustrial structuretertiary industry
分類號: F124.1[經濟管理—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