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經濟 · 2013年第3期7-19,共13頁

    中國“去工業化”與美國“再工業化”沖突之謎解析——來自服務業與制造業交互外部性的分析

    作者:黃永春,鄭江淮,楊以文,祝呂靜

    摘要:服務業具有知識密集和高附加值特征,很多發展中國家正在謀劃從工業主導經濟向服務主導經濟的轉變。然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卻在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這種逆向產業調整戰略似乎不符合產業結構的變遷規律.并與中國的“去工業化”進程產生沖突。本文以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交互外部性為切入點,通過理論研究、模型解析,以及實證數據的論證.指出中國之所以推進“去工業化”.是因為中國服務業發展滯后,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尤其落后.以致服務業對制造業帶動作用較弱,致使中國經濟增長呈現放緩特征。因此,中國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以助推中國攀升全球價值鏈高端。美國之所以實施“再工業化”.是因為美國產業發展過度“去工業化”.限制了依賴于已有高級生產性服務業的先進制造業發展.這又使得美國服務業的發展缺少先進制造業的需求拉動.以致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下滑。因此.從表象上看中美兩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似乎形成了沖突:但究其本質。兩國都在糾正經濟發展中的產業結構失衡問題,尋求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協調共生發展.以借助兩產業的交互外部性.實現經濟的穩健增長。

    發文機構:河海大學商學院 南京大學商學院 江蘇教育學院經濟系

    關鍵詞:中國去工業化美國再工業化交互外部性Chinade-industrializationthe United Statesre-industrializationinteractive externalities

    分類號: F120.4[經濟管理—世界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