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經濟 · 2013年第3期33-45,共13頁

    中國西部省份工業結構同構度測算及其決定因素——基于SIP框架的分析與實證檢驗

    作者:石軍偉,王玉燕

    摘要:本文構建了一個研究后發地區工業結構演化的SIP分析框架,設計了單個地區的工業結構同構度測算指標體系.并運用2000--2010年間中國西部各省份35個工業行業的面板數據進行了測算,結果表明各省份的工業結構同構度水平并沒有下降,反而呈明顯上升趨勢。實證檢驗結果顯示.物質資本投資是一省工業結構同構度上升的主要決定因素.這對“資本投資促進西部各省份經濟增長”的有關觀點是一個必要補充:另一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一省“工業項目-重要產業-工業結構”三層次間傳導機制的失效。由此引發的“只有項目沒有產業”的產業基礎缺失以及“結構嵌入陷阱”.損害了各省份工業結構調整的效率。此外。對外開放具有“雙刃劍效應”:一方面拉升了各省份的工業結構同構度,另一方面提升了技術進步對工業結構同構水平降低的貢獻;金融服務水平、交通運輸能力提升與技術進步會降低一省的工業結構同構水平.人力資本投資與市場化進程等因素沒有顯著影響。

    發文機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代產業經濟研究中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關鍵詞:SIP分析框架工業結構同構度西部大開發產業基礎缺失結構制約SIP (Structure-Industry-Project) frameworkinustrial structure convergencethe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missing industrial basic systemstrucutral constraint

    分類號: F421[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