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小蒂,曾可昕
摘要:外部經濟通常被認為是形成集群競爭力的重要源泉,但鮮有文獻揭示其變化規律。對浙江紹興紡織集群的研究發現.當模仿創新達到一定程度時.集群的創新會因“搭便車”而陷入“囚徒困境”,此類市場失靈會導致外部經濟由升轉降。通過以共享要素平臺構建為核心的產業鏈治理.可促進群內各相關主體之間交易費用的降低和共生利益的形成,從而化解市場失靈,實現外部經濟的由降轉升,這一逆轉可通過全要素生產率(TFP)的估計等測度予以初步驗證。產業鏈治理包括:在上游研發環節構建以“企企”間“激勵相容”為特征的共享技術平臺.從研發成果的形成、流轉與應用層次使集群研發效率提升,技術共享面擴大:在下游銷售環節構建共享市場平臺,通過傳統網下業態向新型網上業態的延伸及適度利潤率的定價策略可實現銷售規模內生性擴大:以及促進上下游環節間的協同互動。研究表明,集群內要素的共享面越寬,共享程度越高,其外部經濟的增進越顯著:建立在“企企”與“政企”之間激勵相容及企業家才能內生性拓展基礎上的集群外部經濟增進是可持續的.
發文機構:浙江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產業集群外部經濟產業鏈治理激勵相容企業家industrial clusterexternal economyindustrial chain governanceincentive compatibilityentrepreneur
分類號: F427[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