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鋼,廖建輝,向奕霓
摘要: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是產業結構調整:目前研究大多認為中國第二產業比例過高,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是提高第三產業的比例。本文從發達國家三次產業效率、三次產業供給與需要、國際貿易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以下基本判斷:一是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例不斷提高,并非反映了第三產業是產業升級的方向.也絕非說明了第三產業比第二產業高級;二是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例不斷提高的同時.最終消費中第二產業提供的商品比例并沒有大幅下降;三是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例不斷提高.是以發達的國際貿易為基礎,以發展中國家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前提,因而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不具有全球第三產業占比大幅提高的基礎;四是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例的不斷提高也是以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價格扭曲為基礎,如果第二產業價格大幅上升.其占比將會大幅上升。本文利用購買力平價分行業的數據計算了我國2000--2009年的產業結構;計算結果顯示目前通行的產業結構數據高估了第二產業近14百分點.本文計算的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為5:32:63。2009年的產業結構已經與日本等國2000年相接近:與目前中國人均GDP相同時的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相比,中國第二產業的比例不是高了.而是低了;中國第二產業占GDP的比例還有提升的空間,第二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加快發展仍舊是中國產業升級的方向及產業政策的著力點。雖然經過30年快速的發展.中國經濟的要素稟賦在不斷發生量變,但到目前為止中國要素稟賦的質變尚未發生.中國的比較優勢所在仍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且研究表明至少在“十二五”期間這一狀況不會改變。
發文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
關鍵詞:產業升級產業結構競爭力industrial upgradingindustrial structurecompetitiveness
分類號: F421[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