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決策權配置從分散轉向集中是合作社保障產品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利用山東省蘋果種植戶的實地調查數據對農戶加入合作社后生產決策權配置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實地調查發現,農戶加入合作社后,生...
本文探討了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四種不同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下公司與農戶的關系及其對農戶福利改善的影響。分析發現,在“公司領辦合作社與農戶對接”的模式中,農戶作為公司的合同工,能夠獲得穩定的工資收入...
本文運用多階段分解方法和農戶調查數據,重點分析了貧困農戶和非貧困農戶經濟作物收入差距的原因。研究結果表明,貧困衣戶與非貧困農戶經濟作物純收入的差距主要來自要素投入量的差異和中間物質投入產出效率的差異。...
本文利用2009年山東、山西、寧夏三省(區)11個縣(市、區)的農戶調查數據,在糾正農作物種植品種變量和訂單農業參與變量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偏誤的情況下,使用三階段回歸方法分析了訂單農業對農戶農業生產要素...
作為縱向一體化組織,要素契約中的企業與農戶常常相互擁有互補性資產,但現有理論尚未對此現象給出合理的解釋。本文運用動態博弈模型揭示了互補性資產抑制農戶機會主義的理論機理;用單案例方法,以廣東東進農牧公司...
基于農戶理論的農戶類型劃分有助于分類認識農戶行為的本質,把握不同類型農戶行為策略的規律性和差異性,提高農村公共政策的效率。本文比較分析了各種主要農戶理論的差異性和統一性,探討了基于農戶理論的農戶類型劃...
本文利用北京市綠富隆蔬菜產銷合作社調查數據,以圓白菜為分析品種,運用ShaNey值法分析了“農超對接”的收益分配結構。結果表明,采用“農戶+合作社+超市”的“農超對接”流通方式有助于降低農產品流通費用...
現階段中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三種類型。家庭農場代表著未來生產經營組織發展的方向,但它的成長是一個歷史進程,要在這個進程中把握公平與效率的尺度。要注重多種類型的農民合作社...
本文利用吉林省346戶稻農的調查數據,運用多項Logistic模型,對稻農的生產組織模式選擇行為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稻農對不同生產組織模式的選擇行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稻農...
基于安徽省農戶的實地調查數據,本文定量分析了晚稻種植PM技術對農戶農藥施用成本和糧食產量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與傳統病蟲害防治方式相比,化學防治型IPM技術和物理防治型IPM技術顯著降低了農戶農藥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