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排水權初始配置研究是建立健全排水權交易機制的前提條件和關鍵因素,是促進區域間公平排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文章在梳理稀缺資源配置研究的基礎上,借鑒水權、排污權等初始分配方法,提出構建基于混沌優化...
基于2007-2016年省際面板數據,運用TOPSIS綜合評價方法,研究長江經濟帶各省市水資源承載力的動態變化以及區域差異。結果表明:樣本考察期內,長江經濟帶水資源承載力整體呈較緩慢的下降趨勢,其中水...
石油市場的產品在能源領域和經濟生產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這些石油產品之間由于同處石油產業鏈而相互聯系,彼此的產品價格也相互影響與傳導。本研究對這種石油產品間的價格傳導關系和石油產品與其他金融市場的跨市場...
水、能源、糧食作為3大重要資源,其協調發展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文章首先構建水-能源-糧食(W-E-F)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和變異系數法對指標賦權,并利用耦合模型度量W-E...
水資源“費改稅”是國家踐行“節水優先”“兩手發力”的重要手段和政策工具,精準的差別化稅額標準能夠有力發揮價格的杠桿調節作用。從試點地區水資源稅稅額標準的現實觀察出發,基于水資源價值理論、經濟學“地租理...
現代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不僅僅依靠技術和資本,還要依靠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全球運作能力。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更好地進行產業鏈的研究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課題。本文圍繞銅產業鏈,綜合分析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
隨著山東省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化問題日益凸顯,為確定山東省城鎮化質量與速度在發展上的空間協調狀況,區別于以往城鎮化質量與城鎮化水平的靜態耦合協調研究,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從時空兩個維度對城鎮化質量...
深入了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沿線國家的海域資源勘探和開發情況以及其油氣投資環境,有助于篩選出有合作基礎或有合作前景的國家和地區,從而順利展開雙邊或多邊國家的海洋地質調查合作和投資活動,降低勘探...
為了幫助我國企業在跨國并購交易中更好地應對因企業社會責任表現所引起的跨國并購風險,平衡好經濟利益訴求與社會責任的履行,論文以2009—2017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109起成功的跨國并購事件為研究對象,基...
由蘇北、皖北、豫東、魯南4大板塊組成的淮海經濟區,長期處于經濟發展洼地。目前,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其中北部淮海經濟區的建設將促進該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文章通過引力模型,研究淮海經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