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華東一個村莊32年(1980-2011年)的福利供給體系進行微觀分析,發現了村莊福利供給經驗:改革開放初期,在國家和農村集體福利缺位的情況下,土地成為農民最重要的福利供給,而宗族福利...
轉型期廣東南海推行了以“政經分離”為核心的新一輪農村綜合改革。在考量當前制約南海城鄉社區穩定的基本因素后,提出了夯實基層民主法治基礎、規范社區多元化治理機制的建議:完善城鄉社區組織建設與基層民主法治保...
大學生社團對大學生素質拓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已成為培養大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徑。為了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高校學生社團必須創新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力求社團的制度化、項目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從分析...
《樂記》之形成受《周易》深刻影響,對這一問題采用文獻學方法進行論述、梳理,認為《樂記》或秉承其思想:禮樂法天地的天人感應思想、對立統一思想和變易的辯證思想、簡易思想、崇德思想;或用其詞句、襲其段落。通...
利用中國地市一級的經驗數據,實證檢驗了均衡性轉移支付對中國地方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的影響效應。研究發現:均衡性轉移支付顯著降低了地方公共服務供給效率,而專項轉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地方公共服務供給效...
對城市的產業結構及競爭力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產業部門,對于其產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方法,對湖北省隨州市2000—2010年間的三次產業發展變化的總...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運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對陜西省合陽縣10個鄉鎮110個村干部在新農村建設時期的工作動力源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村干部工作的動力主要來自于村民與上級的支持及發展機會(如進修學習、培...
基于廣東、湖南兩省9個村的入戶調查,研究農村土地承包權長期化背景下的無地農民與土地調整、土地流轉之間的關系。通過回歸分析,發現在落實了土地承包權長期化的村中,離土地進行最后調整時間越遠,無地農民數量和...
我國市場開放以后,經濟林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出現了重大變化,研究國內經濟林產品市場的整合程度對于把握我國林產品市場總體運行狀況、增加林農收入、提高社會福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經濟林產品中的柑橘為例,運用...
2012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首次發布了由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和書報資料中心共同研制的《"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12年版)》名錄,《華中農業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