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論文
    • 12月21日

      秸稈還田與水分管理對雙季水稻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

      秸稈還田是促進農田養分循環的重要方式,也對提升農田地力有較好效果。以南方典型雙季稻田為研究對象,設置三個秸稈還田水平和兩種水分管理方式的兩因子田間定位試驗,于定位試驗開展后的第5年通過測定早稻和晚稻季...

    • 12月21日

      喀斯特峰叢洼地植被恢復對土壤硝化與反硝化潛勢的影響

      硝化與反硝化是氮素生物地化循環的兩個關鍵過程,同氮素有效性、氮流失及大氣與水體質量安全等緊密相關。采用空間代替時間的方法,選擇桂西北喀斯特峰叢洼地植被恢復三個典型階段植被群落為研究對象,以耕作旱地為參...

    • 12月20日

      干熱河谷區土地利用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以云南省元謀縣為例

      基于RS和GIS理論和方法,以干熱河谷區云南省元謀縣為例,對2008年和2016的Landsat遙感影像進行解譯,分析土地利用格局演變特征,評估區域生態系統服務靜態價值和動態價值,探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 12月20日

      嘉興市土地利用時空變化與生態服務價值評估

      土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維持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但長期以來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大多僅關注環境與資源可實現的經濟價值,很少關注其潛在的社會與環境價值。基于嘉興市2010—2015年土地利用變...

    • 12月19日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景觀生態風險評價

      根據景觀生態風險的變化規律,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生態風險進行合理評估,對于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生態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基于198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遙感影像,利用GIS技術和地統計學,構建生...

    • 12月19日

      基于綠道網絡構建鄉村生態體驗旅游空間——以寬甸滿族自治縣為例

      綠道網絡構建的鄉村旅游空間是新型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其網絡化空間格局可有效推進鄉村旅游生態化、全域化、體驗式發展。基于景觀生態學理論,以全國鄉村旅游示范縣寬甸滿族自治縣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GIS...

    • 12月18日

      黑龍江省縣域貧困空間格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科學準確地刻畫貧困空間格局并揭示其影響機制是制定區域扶貧政策的重要依據。以縣域為單元,在對黑龍江省貧困空間格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多元回歸模型量化貧困程度的影響因素,揭示縣域貧困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

    • 12月18日

      中國海洋漁業社會-生態系統脆弱性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

      從社會—生態的復雜系統視角探究海洋漁業在多重擾動下的脆弱性問題,對于破解當前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適應性"3個維度,構建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和函數模型,同時...

    • 12月17日

      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向與路徑研究

      實施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給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新型職業農民提出了新要求。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分析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現狀和要求,從職業道德和民主法治角度探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向與路徑。新型職業...

    • 12月17日

      農業機械化對我國糧食生產的影響:產出效應、結構效應和外溢效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迅速,農機總動力顯著增長,農機結構不斷優化,機械化作業水平快速提高。作為一種高效的勞動節約型技術,農業機械化提高了糧食生產的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同時推動了要素投入結...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