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民工收入增長較快但消費卻受到制約?對此,持久收入假說不能提供充分的解釋。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基于緩沖存貨模型,通過引入市民化因素,擴展不確定性的內涵,改進不確定性方向的界定方法,構建了一個中國情景...
本文基于太湖流域上游地區268戶農戶的調查數據,根據農地經營規模和兼業化程度將農戶分成4種類型,通過構建農戶生物一經濟模型,模擬了教育與培訓、稅收、補貼等5種農業與環境政策對不同類型農戶作物種植行為和...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隱性流轉是指違反或觸及《土地管理法》、《物權法》等法規,村集體、農民擅自占用、流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或以農房改造之名實行土地指標置換等各種交易行為。本文通過對6省(市)315個樣本村的...
本文使用中國家庭收入項目(CHIP)調查數據,基于反事實分析框架,運用匹配估計量方法,考慮農村家庭異質性,試圖更加準確地估計勞動力轉移就業對衣村家庭收入的影響。研究發現:就全國平均水平來說,農村家庭勞...
本文根據中國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實際,通過引入土地承包權益對托達羅模型進行了修正,并推導出有待檢驗的理論假說,然后利用2010年南京市農民工土地承包權益調查數據和多項分類Logrit模型進行了檢驗。研究...
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利用全國6省2000年和2008年的追蹤數據考察了農戶農地使用權預期對其農地長期投資的影響。本文使用工具變量方法對農戶衣地投資影響因素模...
過去三十多年里,“摸著石頭過河”也許是對中國探索改革途徑過程的最好描述,甚至被一些人奉為尋求之路的指針。毋庸置疑,“摸著石頭過河”意味著不承認現有制度安排的權威,一切看上去可行的設想都可以在實踐中進行...
本文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演變過程分解為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并利用交易費用理論和產業組織理論分析了其創新路徑。本文認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縱向創新是通過完善和優化縱向產業鏈,從而降低各經營主...
內容提要:針對農業污染的立體交叉特征及對中國生態環境退化造成的負面影響,本文首先在充分考慮環境技術差距的基礎上,結合拓展的SBM方向性距離函數和Meta-fionfier效率函數估算了中國(東部、中部...
2013年8月26--28日,“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農業現代化研討會暨第九屆全國農經網絡大會”在四川省崇州市召開。該會議由四川省農業廳、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共崇州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