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面臨較為嚴重的農業生態環境危機,并且治理效果欠佳,反映出國家農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的不足。文章認為,大國小農的結構是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分散經營的個體小農戶難以對接大市場,使...
基于國內學界關于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研究的豐富積累,以發展的一體化和特殊性為基點,開展與國際發展研究的比較,對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和特點進行了總結。在回應發展研究現有理論不足的基礎上,顯...
2019年9月,北京外國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104歲的加拿大籍老專家伊莎白·柯魯克(Isabel Crook)榮獲我國頒發的對外最高榮譽“友誼勛章”。伊莎白191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華西壩,其父母都是加...
“過渡型社區”的“過渡”問題衍生于政府主導的城市化進程,是基層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研究議題。論文通過對一個完成了“農轉非”卻未完成“撤村并居”的村居并行社區Z的案例研究發現,村居的“過渡”,依賴黨組織和...
梁漱溟先生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鄉村建設運動的先行者和踐行者,其著作《鄉村建設理論》在中西方文化對比的基礎上剖析中國文化所遭遇的問題,認為中國舊社會組織構造崩潰的根本原因在于極度的文化失調。梁漱溟先生...
通過對河南、江西、四川及貴州四省農村的婚姻家庭狀況的實地調研發現,隨著勞動力流動加劇,當前我國農村婚姻關系呈現出高度的脆弱性。這種脆弱性主要表現為:跨域婚姻、早婚早育、“閃婚”以及事實婚姻等多樣化的新...
不斷加劇的環境問題推動了現代環境意識的形成,使人們重新思考人類、社會與自然之關系。學界對環境意識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群體環境意識之高低多寡,忽視了環境意識形成的社會文化影響。論文以云南迪慶林業開發為研究...
...
應對新生代農民工普遍的"脫嵌"狀態,世界工廠的持續發展使得"再嵌入"成為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文章總結了當下中國的情境下勞工"再嵌入"的結構體系和內在邏輯,對國家、市場和社會力量所推進的"再嵌入"驅動力...
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是脫貧攻堅的“第一顆扣子”,也是“扶真貧、真扶貧”的根本要義所在。貧困識別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學、識別的過程是否規范、識別的結果是否準確是決定整個扶貧工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同時影響到扶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