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至27日,202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第四屆農業社會學分論壇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承辦,我校社會學與人類學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南京農業大學社會學系、華中農業大學社會...
...
鄉村社會學研究"去農業化"的趨勢,帶來了農業研究與鄉村研究的二元分立。同時,生產主義、后生產主義和多功能鄉村概念,不僅是對西方國家鄉村轉型與變遷過程的理論抽象,"農民的終結""農業的終結"也成為邏輯推...
在勞動力鄉城流動的背景下,作為一種價值觀的“孝”并未消失,但子代盡孝的能力卻因城鄉時空的阻隔、子代家庭自身的再生產困境等原因而受到了削弱。尤其是當子代家庭面臨經濟壓力、債務危機等多重壓力時,留守老人往...
間接控制的“項目外包制”和直接控制的“行政雇傭制”是近年來地方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兩種基本策略,分別代表了分權與集權的邏輯進路。對廣東和杭州兩地的經驗案例分析發現,隨著社會轉型期加快,廣東正在經歷由“項...
“曲周精神”是對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團隊一代又一代扎根基層、服務民生、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先天下之憂而憂,養浩然正氣”的科學家精神的具體體現。本文從“曲周精神”的緣起、發展和傳承等...
2020年秋季學期,人文與發展學院組織主辦的“農政與發展”系列講座邀清了八位來自全球高水平大學的頂尖學者,演講主題包括全球化。多元發展、農民性與多村整合、人口流動、參與式發展、農政轉型以及民間藝術等。...
產業精準扶貧是脫貧攻堅重要政策舉措之一。脫貧攻堅期的產業扶貧政策非常強調“精準到戶”,并采取了資產收益扶貧、產業直補等創新措施。文章基于近年來的實地調查數據,重點分析了“精準到戶”產業扶貧政策的做法、...
基于對中國東部某農業大省95%轄區130個縣域675個包括家庭農場、合作社等五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調研,從微觀角度觀察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可以看到,疫情對農業影響廣度達80%,對農業產業化龍...
當前留守兒童研究的一個主要發展趨勢是關注該群體內部的多元性,并在此基礎上將關懷與支持的重點向弱勢留守兒童傾斜。本研究建構"困境留守兒童"概念來界定留守兒童中的最弱勢群體,分析其具體類型、生存現狀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