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20年第5期108-115,共8頁

    湘西傳統村鎮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補償的協同途徑及影響因素

    作者:徐美,劉春臘,潘愷晨

    摘要:在生態文明建設、文化資源傳承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村鎮地區的文化景觀得到有效保護,同時也享受了生態補償政策,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補償實現了協同發展。對其進行研究,有利于分析現狀及問題,找出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為后續進一步優化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補償協同發展提供參考。以湘西為例,運用綜合分析、歸納總結等方法,對傳統村鎮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補償的協同點、協同途徑、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等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顯示:1)傳統村鎮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補償的協同點主要體現在地域空間協同、主體協同、客體協同、方式與途徑協同等方面;2)湘西作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其傳統村鎮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補償協同發展的具體路徑體現在基于政府主導的協同、基于資源使用(受益)者付費的協同、基于社會參與的協同、基于內生發展動能的協同等方面;3)湘西傳統村鎮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補償的協同發展,受到資源環境稟賦、政府政策引導、外界認可程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為進一步促進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補償協同發展,應夯實民眾基礎、優化相關政策、完善監督管理等。

    發文機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游學院 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湖南師范大學地理空間大數據挖掘與應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傳統村鎮生態補償文化景觀保護協同湘西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ownseco-compensationcult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synergyXiangxi district

    分類號: F205[經濟管理—國民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