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論文
    • 07月04日

      以《雪國》為例淺談如何把握譯本的文體風格

      “風格”這一從西方引進的文學理論術語,頗似中國傳統的“神韻”、“意境”之說,是一個抽象的、有相當模糊性的概念。但它又是可以感知、可以描述、可以再現的。因此從翻譯的角度上來說,它是可譯的。川端康成創作的...

    • 07月04日

      孤寂虛幻的流亡之歌——析《死者》中喬伊斯流亡意識的萌生

      詹姆斯·喬伊斯被認為是一位流亡作家,撰寫了許多有關流亡的作品。《死者》是喬伊斯的第一首流亡之歌,其主人公加布里埃爾在遭遇來自三位不同的愛爾蘭女性的挫折時,他的意識經歷了三次變化。本文通過分析加布里埃爾...

    • 07月03日

      關聯理論視角下李白《送友人》的英譯

      本文從關聯理論角度出發,對李白《送友人》一詩及其三種譯文進行了對比分析,論證了關聯翻譯理論中的交際意圖、認知語境、最佳關聯等概念在詩歌翻譯中的可行性,從認知語用角度為中國古詩英譯和詩歌翻譯批評提供了新...

    • 07月03日

      莫言與馬爾克斯“陌生化”創作手法之比較

      20世紀后半葉,世界文壇最受矚目的現象莫過于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崛起,它的影響很快波及了當時的中國文壇,大批中國作家競相借鑒,其中頗有成就的當屬莫言。文章使用“比較”的方法,分析了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

    • 07月02日

      論隱性銜接在《尤利西斯》中的語篇功能

      隱喻和意象是詩藝的載體。它們將詩人內心無形的思想情感具形化,并觸發讀者想象,重構符合詩境的畫面,從而實現語篇的連貫與銜接。本文從隱喻銜接和意象銜接兩個層面對丁尼生的詩作《尤利西斯》詩篇功能特征進行闡釋...

    • 07月02日

      簡·奧斯丁小說的話語模式研究

      采用迂回間接的“側面敘事”來突破男權話語的封堵,是奧斯丁敘事策略的一大特色。奧斯丁深知不同話語模式產生的特殊話語效果。她通過變換不同的話語模式,如對話、“無聲”的對話和自由間接引語,巧妙地擺脫了男權話...

    • 07月01日

      淺議網絡詞典的符號模態選擇與意義整合——以有道網絡詞典為例

      網絡詞典作為一種電子語篇形式,呈現出許多模態特征。本文運用多模態話語分析方法,從詞典編纂者和使用者角度討論了符號多模態的選擇問題。得出正確、合理的使用模態信息可以對語言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07月01日

      中國母語者日語助詞“にでがは"”的誤用分析。

      參閱學界日語誤用研究的成果,對中國母語者在日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日語格助詞誤用進行簡單的總結,并對產生誤用的原因進行簡單分析。...

    • 06月30日

      訪談話語中標記語的英漢對比及語用功能

      本文選取漢英兩檔電視訪談欄目為語料,以《魯豫有約》和《60分鐘》為例,對話語標記語的出現頻次廈使用情況進行了語際對比。結果顯示,漢英兩種語言中在一些話語標記語的使用上存在對等;且訪談話語中的標記語起到...

    • 06月30日

      網絡流行語的模因論闡釋

      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的現代語言變體,引起了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從模因論的視角分析,認為網絡流行語是一種強勢語言模因,并深入探討其成為強勢語言模因的復制傳播方式及流行原因.藉此期望能為網絡流行語的模...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