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論文
    • 06月19日

      外宣翻譯策略的隱喻性思維

      隱喻是人類思維的元方式,它是人類認識世界不可缺少的認知能力。外宣翻譯離不開隱喻性思維。本文從認知隱喻觀的角度,闡釋了常用外宣翻譯策略,如歸化、異化,補譯、以語篇為中心的翻譯策略的認知機制和心理運作過程...

    • 06月19日

      從目的論角度研究譯者的文化立場對翻譯的影響

      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在詮釋原文時灌注自己的文化觀,使其成為文本轉換過程中的關鍵和中心。而譯者站在原語、目的語或是平等地溝通原語文化與目的語的文化立場上,對于文本的選擇、對原語文化的態...

    • 06月18日

      《道德經》在英國漢學界的譯介歷史和問題探究

      《道德經》是國外認識老子思想和中國文化的重要經典。英國漢學家為《道德經》的英譯和西方的老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由于他們的身份特征和基督教思想本位的思維定勢,他們的譯作具有明顯的基督教化傾向,從而造...

    • 06月18日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

      意大利的文藝復運動興沖破了中世紀以來宗教神學的禁錮,在眾多輝煌成就中,藝術方面所取得成就更加驕人,這一時期在雕刻、繪畫、建筑等領域中均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藝術家,將這場西方藝術運動推到了頂峰。...

    • 06月17日

      探馬赤軍問題研究綜述

      對于探馬赤軍的研究一直是蒙元史研究中較為關注的研究點之一。而對于過去研究的回顧和總結則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此問題。基于此,特就探馬赤軍研究中的幾個方面進行了總結和回顧,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便利。...

    • 06月17日

      中國近代教育機構的先驅一瑪禮遜教育協會

      瑪禮遜教育協會是中國早期教會創辦團體之一,是近代較為著名的瑪禮遜學校的前身,為外國在華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本文詳細地闡述了它成立的具體章程及補充條款,在了解瑪禮遜教育協會的基礎上,再現了...

    • 06月16日

      從儒法之爭看焚書與坑儒事件

      秦始皇是集大功與大過于一身的傳奇人物。有人認為他乃“千古一帝”,也有人認為他是禍國殃民、貽害萬年的“罪魁禍首”。而認為始皇是千古罪人的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是否真的罪不可恕?這是個...

    • 06月16日

      試談突厥始祖及族屬研究中的史料運用

      本文通過梳理20世紀中國學者對突厥先祖及族屬研究成果,以史料運用為切入點,探討各觀點在史料運用方面的特點,并梳理出該問題在研究過程中由以正史為主到各類史料綜合運用的發展過程。...

    • 06月15日

      日本歷次遣唐使任務差異芻議

      中日兩國的文化交往源遠流長,而日本遣唐使在中日文化交流史留下了最為光輝的一筆。自唐太宗貞觀四年(630)至唐昭宗乾寧元年(894),日本先后任命了十八次遣唐使。由于日本和唐朝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歷次遣...

    • 06月15日

      論白居易《新樂府》中的“邊塞詩 ”

      白居易作為中唐詩人的杰出代表,其邊塞詩具有時代背景下的鮮明特色。本文以白居易《新樂府》中的“邊塞詩”為論述的主體,對其邊塞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進行深入細致的論述,力圖挖掘出以“樂府”為主要創作形式的...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