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形梯度差異分析淺山丘陵區土地利用變化及驅動因素,有助于針對地形特征進行土地利用規劃和調控。本文引入地形位和分布指數,采用疊加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基于不同地形梯度,探討了研究區土地利用變化及人文驅動...
張家界市作為國家級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及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主體所在地,其農田生態系統服務理應實現多功能化。基于張家界市2006—2012年統計數據和農田環境實地調查資料,采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價方法...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可為城鄉統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國家糧食安全三大戰略提供手段支撐。該文以商品糧生產基地河北省盧龍縣為例,從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適宜性(低度適宜S1、中度適宜S2、高度適宜S3)...
采用成都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變更數據和相關社會經濟資料作為研究的基礎材料,運用信息熵模型對研究區建設用地結構時空變化特征進行了研究,并對影響其信息熵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在時間上...
近年來,武威市緊緊圍繞實現農民收入倍增、促進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按照發展節水高效富民產業的總方向,充分利用本地優越的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的生產,初步形成了蔬菜、瓜類、馬鈴薯...
近年來,國家在宏觀層面相繼提出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和人地掛鉤政策,并允許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兩個掛鉤在政策內涵、政策目標、切入點、適用范圍及實施機制等方面既有相同之處,同時也存在著較大差別,...
基于近20年蠶桑產業發展數據,分析了四川省蠶桑產量變化、區域分布和時空演變特征,并利用灰色關聯方法對蠶桑產業發展的驅動機制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四川省桑園面積逐步穩定,蠶繭總量保持穩定增長,南充市、...
在虛擬水戰略背景下,以寧夏19個縣市為研究對象,運用定量分析模型,借助ArcGIS10.0空間數據管理平臺,研究寧夏農業生產空間布局現狀,探討寧夏農業生產空間布局的理想態勢。結果表明:①寧夏縣域人均農...
當前鄉村環境問題形成的重要根源在于國家權力的強勢介入與社會組織力量的缺位。考察近年來的環境問題與環境抗議可以發現,其與國家權力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權力的高度滲透下,以體制錯位、資本強勢、社會缺失等形...
農村空心化已成為統籌城鄉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障礙因素。影響農村空心化演進的主要因素包括資源環境稟賦、農業生產發展、城鎮化與工業化推進、社會文化變遷、基礎設施建設、居民生計多元化轉型、戶籍制度、土地利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