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農戶糧食生產補貼政策認知與種糧行為變動影響有助于政府明確政策實施效果,調整政策措施,緩解糧食生產供給側結構改革壓力。以黑龍江省為例,在調查農戶對糧食生產補貼政策的認知與規模變動反應基礎上,采用有序...
種糧大戶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持續發展不僅關乎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而且關乎億萬農戶的切身利益。基于安徽省403戶種糧大戶的生產經營數據,構建糧食收購市場上買賣雙方的議價模型,分析糧食...
研究糧農對價格信號的種植行為響應,對于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前景理論框架下,分析了糧農對市場價格的種植決策響應機制。利用面板門限模型和2002年至2015年全國各省區糧食生產數據資料,...
為了把握原油價格變動對主要糧食價格的影響,本文選取2009年1月至2016年9月原油價格與大豆、玉米、水稻及小麥價格的周度數據,運用滾動協整分析法考察了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的傳導效應及其時變特征。研究發...
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十三五"時期的重要發展目標和理念之一,其中糧食主產區、主銷區與平衡區間的協調發展是實現區域整體協調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國三大糧食功能區發展現狀,從構建區域社...
近年來,國際主要糧食價格波動劇烈,這對中國糧食安全保障提出了重要挑戰。本文以大米為例,基于2009年至2016年泰國100%B級整精米和泰國全碎米價格月度數據,利用B-N分解法考察了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波...
能否有效提升單要素生產力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以及提升全要素生產力的基礎所在。本文以我國30個省區2003-2015年間糧食單要素生產力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描述性統計-泰爾指數(Theil Index)...
基于1985-2014年中國糧食(稻谷、小麥和玉米)生產成本的省級宏觀數據,采用隨機前沿成本函數模型對三種作物生產成本上升之源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1)要素價格調整效應是驅動糧食生產成本增加的首要因素...
1專刊背景 農業是國之根本,糧食是農業之根本。促進糧食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對穩定糧食市場供給和價格,增強糧食市場調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2004-2015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
在糧食生產方面,2003年至2015年的"十二連增",表明中國糧食總量生產方面所取得的矚目成就。但當前中國糧食供求面臨的糧食產量、庫存量以及進口量"三量齊增"的困境,反映了這種總量增長模式的不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