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是提高農村貧困人口可持續脫貧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人力資本理論,利用2014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健康與教育人力資本對農村貧困的影響效應,探討非農就業的作...
我國農村居民已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但其膳食健康狀況仍缺乏應有的關注,因此分析收入增長對農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響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家庭生產理論,利用中國營養與健康調查(CHNS)數據和健康膳食指數(H...
本文通過構建現代農業—區域經濟—生態環境的AEE三維耦合發展系統,測算了長江經濟帶2000—2017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綜合運用Moran’s I與Getis-Ord G指數評估了耦合協調度的全局...
貧困的精準測量和貧困對象的精準瞄準是一切反貧困政策實施和政策效應評估工作的基礎。在中國精準扶貧的政策背景下,文章評述中國官方貧困線和世界銀行國際貧困線及其變動,并對文獻中廣為采用的五種貧困度量方法及其...
培育地理標志品牌是鄉村振興戰略中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然而,當前消費者對地理標志產品認知并不高,直接影響了地理標志品牌競爭優勢的發揮。基于線索利用理論和真實性理論,運用準實驗方法,探討了根脈訴求(“...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新時期我國實施的兩大重要戰略。在國家的政策體系支持下,農業發展為上述戰略的有效推進和全面實施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公共政策、農業發展與減貧》一書以公共政策、農業發展和減貧效應為研...
產業集聚是促進農業增長的重要動力。以中國生豬養殖業為研究對象,基于中國31個省份2003年至2017年相關統計數據,運用固定效應估計、兩階段最小二乘估計、門檻估計、空間杜賓模型、最大似然估計等方法,對...
快速城市化使生態斑塊破碎化加劇,生態網絡的構建能改善生態斑塊間景觀連通性,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生態服務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為例,運用形態學空間格局(MSPA)方法和景觀連通性評價識...
本文運用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數,測度了2002—2016年東部沿海經濟區及其25個市級單位的耕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空間格局分異規律;運用Malmquist—Luen...
科學分析奶牛養殖區域比較優勢,是優化中國奶牛養殖生產布局的前提條件。利用2001-2017年中國乳業數據,通過面板數據模型分析影響中國奶牛養殖生產布局的關鍵因素,基于比較優勢理論、采用資源稟賦系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