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南大學代謝綜合征研究中心主任、衰老與老年疾病研究所所長、“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劉峰教授率領其團隊成員一行5人到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交流期間,劉峰及中南大學代謝綜合征...
本文從中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提出的背景出發,闡述了"四化"的內涵與歷史關聯,并分析了四化同步在中國的現實選擇和作用機理。認為"四化"同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深化,是...
在大田試驗條件下,研究了施用酒糟生物有機肥和微生物菌劑對土壤微生物數量、酶活性及高粱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微生物數量和酶活性都隨生育期推進表現為先增高后降低的趨勢。施用酒糟生物有機肥、和微生物菌劑的土...
根據廣西區杉木(Cunninghamialaneeolata)、馬尾松(PinusmassotTianaLamb)、桉樹(eucalyptus婦種人工林分布情況,按其在各縣市的分布權重選取不同齡級(幼...
本文以豬糞、雞糞和稻草等外源有機碳與水稻土混合淹水培養,監測其甲烷排放動態,并采用高錳酸鉀氧化法進行易氧化有機碳分組,研究其甲烷排放、土壤易氧化有機碳組分之間的動態相關性,旨在弄清土壤易氧化有機碳組分...
6月27日至29日,中科院外籍特聘研究員、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ofGtittingen)帶生態系統土壤科學系主任、農業土壤科學系主任YakovKuzyakov教授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
本文基于調研數據,運用隨機前沿分析方法測算了不同原料奶生產模式的經濟效率、技術效率和配置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對影響原料奶生產效率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不同原料奶生產模式經濟效率普遍較...
采用DEA—Malmquist生產率指數法,運用2004—2011年我國奶牛養殖的省級面板數據,本文分別從全國層面和省份層面對比分析了奶牛養殖模式(散養、小規模、中規模和大規模)與原料奶生產全要素生產...
本文采用比較優勢理論,對我國內鴨產業的生產布局進行了比較分析。研究表明:我國肉鴨生產的優勢區域主要集中分布在華東、華南、西南和華中肉鴨產業帶,其中山東、江蘇和廣東三個省份具有明顯的生產優勢,而從資源稟...
我國地方品種豬與外來豬生長速度差異明顯。鑒于精氨酸對仔豬生長發育的重要性,本研究選用14日齡哺乳的寧鄉豬、湘西黑豬、藍塘豬、巴馬香豬、環江香豬和長白豬各12頭,公、母各半,前腔靜脈采血,離心分離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