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多名農民工的穩定就業是我國城鎮化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基于南京市的調查數據,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和多項有序Logistic模型,對農民工的就業穩定性進行實證分析,探討農民工的就業穩定性的影響因素。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蔬菜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種植業第二大產業,蔬菜產業在我國農業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面臨價格波動、質量安全、生產成本高等瓶頸問題,轉變以人工為主的傳統蔬菜生產方式為機械化生產...
為提高城鎮化質量,擴大國內需求,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我國大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然而在市民化過程中面臨的各種成本困境,導致市民化進展緩慢,因此,如何消除這些困境就成為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關鍵。基...
基于對陜西省西安、咸陽、渭南、寶雞、漢中5市的調查,采用層次分析法,利用包括居住條件、經濟狀況、職業發展、社會關系、基本權利和心理認同等6個維度的評估指標體系,測算了各市農民工市民化程度,探討了不同地...
農村空心化是近些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一個突出現實問題,嚴重影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鄉村旅游開發憑借其獨特的鄉村規劃、文化傳承和就業拓展等功能,對緩解農村空心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具...
在梳理農業現代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構建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體系,基于熵權灰色關聯模型與空間分析方法對中原經濟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時空變化規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時序特征方面,農業現代化綜合水平除1997年...
產業的結構和產業生產組織方式隨著人類文明不同發展階段,在不斷地演變與發展。為貫徹落實西藏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明確提出的“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產業經濟發展戰略,探索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
基于貧困農戶的調研數據,采用貧困發生率、貧困缺口率、SPG指數、貧困承受等指數對樣本村的貧困廣度、深度及強度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1)各地形區和各民族村的恩格爾系數、貧困發生率和貧困缺口指數三者之間...
本文運用近20 a來江西省糧食種植面積、糧食產量、水稻種植面積和水稻產量等多源數據,結合GIS技術,探討了1990-2011年江西省水稻的比較優勢和江西省水稻種植面積與產量的時空變化特征。研究結果表明...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把全國貧困地區劃分為14個連片特困地區,力求打破以往的點式扶貧和區域限制。但是,扶貧產業發展仍舊受到行政區域的限制,各自為營。為此,從扶貧對象轉變的視角...